介绍
“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
用户体验并不是指一见产品本身是如何工作的,用户体验是指“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也就是人们如何“接触”和“使用”它。
拥有更多的“产品特性”,被证明只能保持短时间的竞争优势。随着功能的不断膨胀,网站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笨重、越来越难以使用,最后就失去了对初次访问者应有的吸引力。
转化率是一种常用的方式,来衡量用户体验的效果。
任何在用户体验上所做的努力,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效率。“帮助人们工作得更快”和“减少他们犯错的几率”。
创建吸引人的、高效的用户体验的方法称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ed design)”。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非常简单:在开发产品的每一个步骤中,都要把用户列入考虑范围。
用户体验的整个开发流程,都是为了确保用户在你的产品上的所有体验不会发生在你“明确的、有意识的意图”之外。这就是说,要考虑到用户有可能采取的每一个行动的每一种可能性,并且去理解在这个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中用户的期望值。

每一个层面都是根据它下面的那个层面来决定的。当我们做出的决定没有和上下层面保持一致的时候,项目常常会偏离正常轨道,完成日期延迟,而在开发团队试图把各个不匹配的要素勉强拼凑在一起的同时,费用也开始飞速上涨。
战略层
成功的用户体验,其基础是一个被明确表达的“战略”。经营者想从网站得到什么,是产品目标;用户想从网站得到什么,是用户需求,结合内外两者就组成了战略层。
对于任何一个网站,它需要明确描述的基础目标之一就是品牌识别(brand identity)。
理解你的目标,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理解你要怎样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到达了终点”,一些可追踪的指标,在产品上线以后用来显示它是否满足了我们自己的目标和用户的需求,这就是成功标准(success metrics)。
对驱动用户体验决策而言有意义的成功标准,一定是可以明确地与用户行为绑定的标准,而这些用户行为也一定是可以通过设计来影响的行为。
理想化用户就是“某些与我们完全一样的人”。
要对用户需求寻根究底,必须要定义谁是我们的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细分(user segmentation)把大量的用户需求划分成几个可管理的部分。
可根据人口统计学(demographic)、消费心态档案(psychographic profile)、对技术和网页本身的想法、对网站相关内容的知识多少等标准来划分用户。
创建细分用户群只是一种用于“揭示用户最终需求的手段”,你真正只需要得到的是和你发现的“用户需求数目”一样多的细分用户群。
创建细分用户群还有其他重要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不同的用户群有不同的需求,还因为有时候这些需求是彼此矛盾的。我们无法提供一种方案可以同时满足这两种用户的需求,要么选择针对单一用户群设计而排除其他用户群,要么为执行相同任务的不同用户群提供不同的方式。
用户研究(User Research)的领域致力于收集必要的信息来达成共识,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焦点小组最适合用于收集用户的普遍观点与感知,用户测试、现场调查则更适用于理解具体的用户行为以及用户在和产品交互时的表现。
范围层
定义项目范围则同时在做两件事: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过程,同时能产生有价值的产品。过程(process)的价值在于,当整个事情还处在假设阶段的时候,它能迫使你去考虑潜在的冲突和产品中一些粗糙的点。我们能确定现在能解决哪些事情,而哪些必须要再迟一点才能解决。产品(product)的价值在于,被定义的这个产品给了整个团队一个参考点,明确了这个项目中要完成的全部工作,它也提供了一门用于讨论这件事情的共同的语言。
用文档定义产品需求,很麻烦但必须要做。原因是:这样你才知道你正在建设什么,这样你才知道你不需要建什么。
功能型产品考虑的是功能规格,哪些方面应该被当成软件产品的功能以及相应的组合。在信息型产品方面,考虑的是内容,这属于编辑和营销推广的传统领域。我使用一个词“特性(feature)”来同时表示软件的功能和所提供的内容。真正的内容常常是通过一个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CMS)来进行管理。
撰写功能规格说明的几条原则:乐观、具体、避免主观语气,功能规格必须可验证。
结构层
确定网站各种特性和功能最合适的组合方式。用来设计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并且在他们做完事情之后能去什么地方。
在传统的软件开发行业,涉及“为用户涉及结构化体验”的方法被称为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在内容建设方面,主要是通过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来构建用户体验。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都强调一个重点:确定各个将要呈献给用户的元素的“模式”和“顺序”。交互设计关注于将影响用户执行和完成任务的元素。信息架构则关注如何将信息表达给用户的元素。
交互设计关注于描述“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与相应”这些用户行为。
用户对于“交互组件将怎样工作”的观点称为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规划好概念模型能帮助你做出一致的设计决定。
第一个同时也是最好的防止错误的方法,是将系统设计成不可能犯错的那种。第二个避免错误的方法就是使错误难以发生。一些最令人反感的行为,往往出现在软件试图善意地修正用户错误的时候。系统应该为用户提供从错误中恢复的方式。
信息架构研究的是人们如何认知信息的过程,对于产品而言,信息架构关注的就是呈现给用户的信息是否合理并具有意义。在以内容为主的网站上,信息架构主要的工作是设计组织分类和导航的结构,让用户可以高效率、有效地浏览网站的内容。
从上到下的信息架构方法将从战略层所考虑的内容,即根据产品目标与用户需求直接进行结构设计。从下到上的信息架构方法也包括了主要分类与次级分类,但它是根据对“内容和功能需求的分析”而来的。
架构图最重要的是记录概念关系:哪些类别需要放在一起,而哪些需要保持独立?在交互过程中那些步骤要怎样相互配合?
框架层
框架是结构的具体表现方式,用于确定用什么样的功能和形式来实现,关注点几乎全部在独立的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上。通过界面设计来确定框架,通过导航设计呈现信息的一种界面形式,信息设计呈现有效的信息沟通。如果涉及提供给用户做某些事的能力,则属于界面设计;如果提供给用户去某个地方的能力,则属于导航设计;如果是传达想法给用户,则是信息设计。
界面设计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选择正确的界面元素,还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它们容易被理解和使用。成功的界面设计是那些能让用户一眼就看到“最重要的东西”的界面设计。
任何一个网站的导航设计都必须同时完成三个目标:必须提供给用户一种在网站间跳转的方法,必须传达出这些元素和它们所包含内容之间的关系,必须传达出它的内容和用户当前浏览页面之间的关系。
信息设计常常充当一种把各种设计元素聚合到一起的粘合剂的角色,最后,信息设计变成决定如何呈现这些信息,使人们能很容易使用或理解它们。
表现层
解决并弥补“产品框架层的逻辑排布”的感知呈现问题。如果你对设计是成功的,用户眼睛的移动轨迹的模式应该遵循的是一条流畅的路径,在不需要用户太多细节来吓倒用户的前提下,它为用户提供有效选择的、某种可能的“引导”。
在视觉设计中,我们用于吸引用户注意的一个主要工具就是对比。一致性能使你的设计有效地传达信息,而不会导致用户迷惑或焦略。
内部一致性的问题,是说在产品的两个不同的地方反应了不同的设计方法。解决内部一致性问题比较好的方法,是在进行设计之前,从这些不同的环境中反复出现的设计元素独立出来,然后将这个设计方案应用到整个产品中去,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调整。
色彩可能是向外界传递品牌识别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